效用
站在手搖飲料店前,你可能會陷入一個熟悉的困境:是選擇平常最愛的珍珠奶茶,還是嘗試新推出的芋泥拿鐵?這個看似簡單的選擇背後,其實涉及了經濟學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——效用。效用不只是滿足感或快樂程度的抽象表述,它是經濟學家用來理解和預測消費者行為的縝密工具。
效用的概念源於一個簡單但深刻的觀察:人類永遠渴望更多更好的東西。無論是品嚐美食帶來的愉悅、購買新衣服的興奮、或是學習新知識的充實感,這些主觀體驗雖然因人而異,但都指向同一個事實——我們天生就是慾望無窮的存在。早晨起床後,你可能希望有一杯完美的咖啡;中午用餐時,你渴望品嚐美味的料理;晚上下班後,你想要舒適的休閒娛樂。即使今天的所有願望都得到滿足,明天又會有新的慾望產生。這種永無止境的慾望推動著我們不斷消費、不斷選擇,也推動著整個經濟體系的運行。效用理論的力量在於將這種主觀的、難以衡量的心理感受轉化為可以數學化分析的客觀工具。
理性行為與選擇公理
進行消費者行為分析以前,我們必須有一些假設或公理作為分析準則。這些假設被稱為理性行為 (rational behavior),即我們假設消費者會在面對特定的預算限制下,選擇具有最大效用的行為,或是當目標確定時,會選擇成本最少的行為方式。經濟學中所謂的「理性」,並非指經濟個體自利 (self-interest) 或是貪婪等情緒層面的特質,而是假設我們有能力認定某一項商品組合是否優於另一項商品組合,進而在偏好顯示下,選擇具有較高效用的組合。
為了更好分析,通常使用 \(\succ\) 符號代表我們對某一商品組合嚴格偏好 (strictly prefers) 於另一個商品組合,例如 \((x_1, y_1) \succ (x_2, y_2)\) 表示 \((x_1, y_1)\) 組合優於 \((x_2, y_2)\) 組合。另外若表示兩種商品組合滿足無差異 (indifferent),例如 \((x_1, y_1) \sim (x_2, y_2)\),表示 \((x_1, y_1)\) 組合主觀上讓消費者的滿足感與 \((x_2, y_2)\) 組合相同,表示兩商品組合無差異。基於以上偏好關係,我們可以建立一套描述理性偏好的基本公理:
完整性公理 (Completeness)
完整性公理
在 \((P_x^0, P_y^0, M_0)\) 的預算條件下,消費者存在 \(A(x_0, y_0)\) 與 \(B(x_1, y_1)\) 兩商品組合可選擇,則必然發生 \(A \succ B\) 或 \(B \succ A\) 或 \(A \sim B\),三種組合中必只僅有一組會成立,且不可能皆不成立,此稱為完整性公理成立。
亦即消費者可明確判斷商品組合的偏好順序,否則便消費者無法明示偏好順序,則選擇將變得困難且不具完整性公理的假設。
惟在現實生活中,完整性公理不一定會成立,例如當你是一位美國 MLB 棒球的教練,設 X 為打擊率,Y 為全壘打的數量,你如果面對 A、B 兩個球員且 A 球員為 \((x_0, y_0) = (0.375, 10)\) 而球員 B 為 \((x_1, y_1) = (0.250, 50)\),A 打擊率遠高於 B 表示其上壘次數會比較多,而 B 的全壘打數卻遠高於 A,顯示 B 的關鍵一擊可能會改變戰局,此時你可能會難以選擇。但在序列效用分析過程中,一定要假設完整性公理要成立,否則我們無法進行效用函數與比較分析。
反身性公理 (Reflexivity)
反身性公理
表示 \((x_0, y_0) \sim (x_0, y_0)\),表示對消費者而言,任一 A 商品組合與同一 A 商品組合一樣好,簡單而言,反身性公理就是自己(商品組合)就是自己。
反身性一般皆出現於說明過程,故在本章分析過程中比較少用到。
遞移性公理 (Transitivity)
遞移性公理
在 \((P_x^0, P_y^0, M_0)\) 的預算條件下,若消費者存在 \(A(x_0, y_0)\) 與 \(B(x_1, y_1)\) 與 \(C(x_2, y_2)\) 三種商品組合可以選擇,則在下任一條件成立時,我們皆稱為 \(A \succ C\):
- \(A \succ B\) 且 \(B \succ C\)
- \(A \sim B\) 且 \(B \succ C\)
- \(A \succ B\) 且 \(B \sim C\)
另外若 \(A \sim B\) 且 \(B \sim C\),則依據遞移性公理則 \(A \sim C\) 亦會成立。遞移性公理在現實社會裡有時難以成立,但在經濟分析中,如果遞移性公理不成立,即消費者將無法找到最佳選擇。
當我們假設 \(x \succ y\) 可對應以效用函數 \(U(x) > U(y)\),此處 \(U(\cdot)\) 代表效用函數(水準)。
單調性公理 (Monotonicity)
單調性公理
如果我們假設所有商品皆為喜好品 (goods),當消費者所消費的商品數量愈多其效用愈高,即假設滿足單調性公理,亦即單調性公理只要成立,就自動表示消費者之消費行為無飽和點 (non-satiation) 的限制,此處的飽和點是指當消費者消費至某一特定商品組合時,當商品消費提升,反會使得消費者的效用下降,以致於最適存在有飽和點的限制,以利確保在有效的模型框架中仍有較佳的狀況,藉此一商品組合就會被視為最有效的消費狀況。
以圖形而言,我們通常假設消費者更偏好位於右上方的商品組合。因此,我們通常假設消費者消費的是有利於他們效用增加的商品,而非會降低效用下降的有害品。
單調性公理是指在 \((P_x^0, P_y^0, M_0)\) 的條件下,若消費者存在 \(A(x_0, y_0)\) 與 \(B(x_1, y_1)\) 兩商品組合可以選擇,則
- 當 \(x_0 > x_1\) 且 \(y_0 > y_1\) 時;或
- 當 \(x_0 \geq x_1\) 且 \(y_0 > y_1\) 時;或
- 當 \(x_0 > x_1\) 且 \(y_0 \geq y_1\) 時
上述任一條件成立時,皆稱為 \(A(x_0, y_0) \succ B(x_1, y_1)\)。
凸性公理 (Convexity)
凸性公理
凸性公理前提為,我們先要介紹凹函數 (concave function) 的觀念。在經濟分析中要討論的凹函數,有單變數函數的凹函數與多變數函數的凹函數。集中在函數 \(z = f(x)\) 且令 \(\bar{x} = \theta \cdot x_0 + (1 - \theta) \cdot x_1\),當 \(0 < \theta \leq 1\) 時,凹函數的分類如下:
- 若 \(f(\bar{x}) \geq \theta \cdot f(x_0) + (1 - \theta) \cdot f(x_1)\) 成立時,則稱 \(z\) 為凹函數 (concave function)
- 若 \(f(\bar{x}) > \theta \cdot f(x_0) + (1 - \theta) \cdot f(x_1)\) 成立時,則稱 \(z\) 為嚴格凹函數 (strictly concave function)
- 若 \(f(\bar{x}) \leq \theta \cdot f(x_0) + (1 - \theta) \cdot f(x_1)\) 成立時,則稱 \(z\) 為弱凹函數 (weakly concave function)
- 若 \(f(\bar{x}) = \theta \cdot f(x_0) + (1 - \theta) \cdot f(x_1)\) 成立時,則稱 \(z\) 為準凹函數
故當加權的函數值大於函數值的加權時,此即為凹函數。
另一種判斷函數是否具有凸性或是否為凹函數的方法,可將兩商品組合的連線 (加權平均商品組合) 視其是否完全落於弱偏好集合之中,如下圖中 A 我們稱為凹函數或稱為具有凸性 (convex),圖 B 亦為凹函數,圖 C 則稱其函數為凸函數 (convex function) 或稱為具有凹性 (concave)。
連續性公理 (Continuity)
連續性公理
在經濟學所研究的商品,事實上大都難以細微分割,但表示於圖形上,會導致線條非曲線,因此為方便起見,以連續性假設商品可以任意分割。
連續性公理確保了效用函數的數學性質,使我們能夠使用微積分工具進行分析。在現實中,許多商品確實是離散的 (如汽車、房屋),但連續性假設簡化了分析過程,且在大部分情況下不會顯著影響結論的有效性。
小結
上述五個公理共同構成了消費者理性行為的基礎假設。完整性與遞移性確保偏好排序的邏輯一致性,反身性提供基本的邏輯起點,單調性反映了「多即是好」的基本假設,而凸性則隱含了邊際效用遞減和風險趨避的行為特徵。連續性公理則為數學分析提供了技術基礎。
透過這些公理的建立,我們能夠將主觀的消費者偏好轉化為客觀的數學表達,為後續的效用函數建構和最適化分析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。
無異曲線
無異曲線 (indifferent curve) 的定義為,在其他情況 (價格) 不變,清費者消費 \(x\) 及 \(y\) 兩商品 (亦可推廣至多種商品),在維持其效用水準不變下,兩種商品間可以互換的效用水準為為某一特定常數,我們以下表的五種 \((x, y)\) 組合來說明:若 \(x, y\) 兩商品皆為喜喜好品,表中所列的商品組合 \((x, y) = (1, 12)\)、此組合與 \((2, 8)\)、\((3, 5)\)、\((4, 3)\) 與 \((5, 2)\) ,當該給消費者具有相同 \(U_0\) 水準的滿足感,則將這些組合表示於座標上所形成的曲線,稱為無異曲線。
| 組合 | A | B | C | D | E 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\(x\) | 1 | 2 | 3 | 4 | 5 |
| \(y\) | 12 | 8 | 5 | 3 | 2 |
上圖中的無異曲線,在利用連續性假設後,一般我們將無異曲線畫成圖形的曲線,在同一條無異曲線上的各種商品組合,皆代表對消費者而言相同的一特定水準上所有構其為無異曲線類型 \(U_0\);圖形上的 F 點商品組合 \((x, y) = (3, 8)\) 依照單調性公理其效用必滿足 \((2, 8)\) 與 \((3, 5)\) 兩商品組合,因此通過 \((3, 8)\) 而且與 \((3, 5)\) 具有相同效用水準 \(U_1\) 的無異曲線可能如圖中紅色線條所示。在滿足之前所談有關描述偏好的行為公理,在 \(x\) 與 \(y\) 兩商品皆為喜好品的假設下,則無異曲線的特性有:
無異曲線的基本特性
平面上存在無限多條無異曲線
如上圖所示,紅色線條與藍色線條分別可再分出效用值介於 \(U_0\) 與 \(U_1\) 的無異曲線,因此平面上存在無限多條表達出各種不同效用值的無異曲線。
負斜率
當兩商品皆為喜好品時,為了維持效用水準固定不變,增加一商品的消費必須減少另一商品的消費,即依據單調性公理兩種商品都同時增加或減少,因此無異理,消費者的效用水準必定也同時上升或下降,而無法維持效用無異。因此無異曲線為負斜率。
邊際替代率
邊際替代率 (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, MRS) 指在兩種財貨組合 \(x\) 與 \(y\) 及保持效用不變的條件下,消費者每得到額外一單位 \(x\) 之後要而必須放棄 \(y\) 的數量,以 \(MRS_{xy}\) 表示,其計算方式為: $$ MRS_{xy} = -\dfrac{dy}{dx}\bigg|_{\bar{U}} $$ 其中下標 \(\bar{U}\) 表示效用維持固定。
利用效用函數 \(U = U(x, y)\),對其全微分得:
其中 \(dU = 0\) 的原因在於求無異曲線的 \(MRS_{xy}\) 必須是效用水準的變動值為零。由上得知,\(MRS_{xy}\) 為兩商品消費至最後一單位時的邊際效用函數值相除。邊際替代率 \(MRS_{xy}\) 的用途,為可搭配效用函數來點出無異曲線的形狀,底下舉例說明。
無異曲線斜率計算
設效用函數為 \(U(x, y) = x^2 y^2\),則其無異曲線的形狀為何?
愈往右上,效用愈高
若 \(x\) 與 \(y\) 兩商品皆為喜好品,則單調性公理將保證愈往右上方向,\(x\) 與 \(y\) 的商品數量愈多效用愈高,愈往左下方向表示 \(x\) 與 \(y\) 商品偏好愈高的方向,且 \(U_1\) 大於 \(U_0\)。
任兩條無異曲線不相交1
設無異曲線可以相交,如下圖中之 \(U_0\) 與 \(U_1\)。假設 A 點與 B 點位於同一無異曲線 \(U_0\) 上,所以 A 點與 B 點的效用無異,且 A 點與 C 點位於同一無異曲線 \(U_1\) 上,所以 A 點與 C 點的效用無異。
利用遞移性公理,B 點的 \(x\) 數量大於 C 點的 \(x\) 數量一樣,且 B 點的 \(y\) 數量會大於 C 點的 \(y\) 數量,可知 B 點效用會大於 C 點。
圖形中顯示,B 點的 \(x\) 數量大於 C 點的 \(x\) 數量,且 B 點的 \(y\) 數量大於 C 點的 \(y\) 數量,因此利用單調性公理,我們有 B 點比 C 點的效用一致,產生矛盾,代表原假設有誤,故任兩條無異曲線不可相交。
無異曲線會呈凸向原點
無異曲線會呈凸向原點的特性,是由於邊際效用遞減法則所致。
邊際效用遞減法則
邊際效用遞減法則係指在一般情況下,消費者為維持一定的效用水準,以某一特定 \(x\) 商品來替換 \(y\) 商品,通常會隨著 \(x\) 商品的數量增加,所願意犧牲的 \(y\) 商品數量會隨之減少。
下圖中由 A 點到 B 點,當消費者多消費一單位 \(x\) 商品,此時在維持 \(U_0\) 效用水準下,消費者必須犧牲 \(\Delta y_1\) 的 \(y\) 商品數量,而當消費者再次增加一單位 \(x\) 商品的消費 (B 點到 C 點),此次 \(x\) 商品的消費所帶給消費者的邊際效用將不若前一單位 \(x\) 商品的邊際效用,因此在維持 \(U_0\) 效用水準下,消費者此次僅需犧牲較少的 \(y\) 商品數量可,意味著 \(\Delta y_2\) 必小於 \(\Delta y_1\) 的 \(y\) 商品數量。此會會導致隨著 \(x\) 商品數量愈多效用下降,此會會導致邊際替代率 \(MRS_{xy}\) 遞減,而呈現無異曲線會呈現凸向原點的特性,此時就導致邊際替代率遞減法則 (the law of diminishing \(MRS_{xy}\))。無異曲線會具有凸向原點的特性,此時就導致邊際替代率遞減法則成立的結果。
邊際效用遞減與邊際替代率遞減
是否當所有商品的邊際效用遞減法則皆成立時,會隱含無異曲線的邊際替代率遞減法則亦會成立?如果設效用函數為 \(U = U(x,y)\) 且滿足 \(U_x > 0\)、\(U_{xx} < 0\)、\(U_y > 0\)、\(U_{yy} < 0\),亦即 \(x\) 與 \(y\) 商品皆為 喜好商品且邊際效用皆隨消費量增加而遞減,另無異曲線的斜率可表達為
且 \(MRS_{xy} = -\frac{dY}{dX} = \frac{U_x}{U_y} = \frac{U_x(x,Y(x))}{U_y(x,Y(x))}\)。 若隨著 \(x\) 商品消費量增加,\(MRS_{xy}\) 會隨之下降,則表示邊際替代率遞減法 則成立,以數學表達即為 \(\frac{dMRS_{xy}}{dx} < 0\)。底下證明成立條件: $$ \begin{aligned} \dfrac{dMRS_{xy}}{dx} &= \dfrac{d}{dx}\left(\dfrac{U_{x}}{U_{y}}\right) = \dfrac{1}{U_{y}^{2}}\left[U_{xx} + U_{xy}\left(\dfrac{dy}{dx}\right)\right] \cdot U_{y} - \left[U_{yx} + U_{yy}\left(-\dfrac{dy}{dx}\right)\right] \cdot U_{x}\\ &= \dfrac{1}{U_{y}^{2}}\left[U_{xx} + U_{xy}\left(-\frac{U_x}{U_y}\right)\right] \cdot U_y - \left[U_{yx} + U_{yy}\left(-\frac{U_x}{U_y}\right)\right] \cdot U_x\\ &= \dfrac{1}{U_y^2} \left(U_{xx} \cdot U_y - U_{xy} \cdot U_x - U_{yx} \cdot U_x + U_{yy} \cdot \frac{U_x^2}{U_y}\right)\\ &= \dfrac{1}{U_y^3}\left(U_{xx} \cdot U_y^2 - 2 \cdot U_{xy} \cdot U_x \cdot U_y + U_{yy} \cdot U_x^2\right) \end{aligned} $$
利用 Young's theorem 得知 \(U_{xy} = U_{yx}\),故上式可改為
上式中 \(U_y^3 > 0\),所以 \(\frac{dMRS_{xy}}{dx} < 0\) 隱含 \(U_{xx} \cdot U_y^2 - 2 \cdot U_{xy} \cdot U_x \cdot U_y + U_{yy} \cdot U_x^2 < 0\)
必須要成立,若商品邊際效用遞減法則成立,則 \(U_{xx} \cdot U_y^2 < 0\) 且 \(U_{yy} \cdot U_x^2 < 0\)
但因為 \(U_{xy}\) 的正負符號不確定,故無法確認 \(\frac{dMRS_{xy}}{dx} < 0\),例如當 \(U_{xy} < 0\),即所
-
當 \(U_{xy} > 0\),亦即 \(U_{xy} = \frac{dU_x}{dY} > 0\),表示消費者多消費一單位的 \(Y\) 商品,此 時 \(x\) 商品的邊際效用會提升,隨含 \(x\) 與 \(Y\) 商品具有效用上的互補關係,故在 \(x\) 與 \(Y\) 商品具有效用上的互補關係時,兩商品邊際效用遞減法則成立即隱含邊際替 代率遞減法則亦成立。
-
當 \(U_{xy} < 0\),亦即 \(U_{xy} = \frac{dU_x}{dY} < 0\),表示消費者多消費一單位的 \(Y\) 商品,此 時 \(x\) 商品的邊際效用會下降,隨含 \(x\) 與 \(Y\) 商品具有效用上的替代關係,故在 \(x\) 與 \(Y\) 商品具有效用上的替代關係時,兩商品邊際效用遞減法則成立即隱含邊際替 代率遞減法則亦成立。
無異曲線形狀與邊際替代率的關係
若 \(x\) 與 \(Y\) 兩商品皆為喜好商品,則無異曲線的形狀與邊際替代率的變動關係 如下圖所示:
當 \(\frac{dMRS_{xy}}{dx} < 0\) 時,表示在商品邊際效用遞減法則成立的條件下,並不代 表邊際替代率一定會呈現遞減的形式,亦即邊際效用遞減與邊際替代率遞減法 則,兩者之間並不具有互相隱含的關係。
- \(\frac{dMRS_{xy}}{dx} < 0\):無異曲線呈現凸向原點的形狀
- \(\frac{dMRS_{xy}}{dx} = 0\):無異曲線呈現直線的形狀
- \(\frac{dMRS_{xy}}{dx} > 0\):無異曲線呈現凹向原點的形狀
若 \(x\) 與 \(y\) 兩商品皆為喜好品,則無異曲線的形狀與邊際替代率的變動關係如下圖所示:
- 左圖:邊際替代率呈現遞減,亦即 \(\frac{dMRS_{xy}}{dx} < 0\) 成立。
- 中圖:邊際替代率呈現固定,亦即 \(\frac{dMRS_{xy}}{dx} = 0\) 成立。
- 右圖:邊際替代率呈現遞增,亦即 \(\frac{dMRS_{xy}}{dx} > 0\) 成立。
效用函數之單調遞增轉換
序列效用分析仍延續計數效用分析中之效用函數水準的偏好,在計數效用分析中的效用水準有一意義,例如當我們說效用水準為 10 util 與 20 util 可將後者的滿足感是前者滿足感的兩倍,效用水準的數字本身有絕對的觀念。
但在序列效用分析之中,用以代表效用水準的函數中皆為相對對照 (relative magnitude) 的觀念,就像是我們在測量溫度時,可採用攝氏 (Celsius) 或華氏 (Fahrenheit) 來量,0\(^{\circ}\)C 等於 32\(^{\circ}\)F,100\(^{\circ}\)C 等於 212\(^{\circ}\)F,亦好像我們在測量距離時,可採用公尺 (meters) 或英尺 (feet) 來衡量。效用水準就像上述的相對量一樣,不同的衡量基準會導致數字不同,這也不影響函數本身具有相同間好的消費者。你現在有多快樂?乙回答:「我現在很有幸福快樂。」甲回答:「乙會回答:『我現在在萬分快樂。』」其中的甲的『十分』與乙的『萬分』,其實可能表達出一樣的滿足感。這隱含不同的效用函數可能可以表達出相同的價好水準,但其順序不同的效用水準的數字不同。
單調轉換
單調轉換 (monotonic transformation),代表隨著不同的效用函數之效用值之間具有正/負相關。設效用函數 \(U = U(x, y)\),則存在另一效用函數 \(V = f(U) = f[U(x, y)]\)。
- 若 \(\frac{dV}{dU} = f^{\prime}(U) > 0\),稱 \(V\) 為 \(U\) 之單調遞增轉換 (monotonic increasing transformation)。亦即兩個函數之間若互為單調遞增轉換時,則兩函數的無異曲線形狀會相同,但偏好方向相同,但相同商品組合的效用值不會相同。
- 若 \(\frac{dV}{dU} = f^{\prime}(U) < 0\),稱 \(V\) 為 \(U\) 之單調遞減轉換 (monotonic decreasing transformation),亦即兩個函數之間若互為單調遞減轉換時,則兩函數的無異曲線形狀會相同,但偏好方向相反,但相同商品組合的效用值不會相同。
假設現存在消費者 A,其效用函數為 \(U = xy\),由 \(MU_x = \frac{\partial U}{\partial x} = y\),\(MU_y = \frac{\partial U}{\partial y} = x\),可得 \(MRS_{xy} = \frac{MU_x}{MU_y} = \frac{y}{x}\),亦隱含無異曲線的斜率為 \(\frac{dy}{dx} = -\frac{y}{x}\)。再配合效用函數 \(U = xy\),我們可以畫出無異曲線的形狀為
若存在另一消費者 B,其效用函數為 \(V = 2xy\),由 \(MU_x = \frac{\partial V}{\partial x} = 2y\),\(MU_y = \frac{\partial V}{\partial y} = 2x\),可得 \(MRS_{xy} = \frac{MU_x}{MU_y} = \frac{y}{x}\),亦隱含無異曲線的斜率為 \(\frac{dy}{dx} = -\frac{y}{x}\)。再配合效用函數 \(V = 2xy\),我們可以畫出無異曲線的形狀為
若存在一消費者 C,其效用函數為 \(w = \frac{1}{xy}\),由 \(MU_x = \frac{\partial w}{\partial x} = \frac{-1}{x^2y}\),\(MU_y = \frac{\partial w}{\partial y} = \frac{-1}{xy^2}\),可得 \(MRS_{xy} = \frac{MU_x}{MU_y} = \frac{y}{x}\),亦隱含無異曲線的斜率為 \(\frac{dy}{dx} = -\frac{y}{x}\)。再配合效用函數 \(w = \frac{1}{xy}\),我們可以畫出無異曲線的形狀為
我們可以發現三位消費者的無異曲線群完全相同,僅效用水準值有異,因此三者的效用函數互為彼此的單調遞增轉換。如下表所示,前述 A、B 與 C 三位消費者,在不同消費組合下的效用水準如下:
| 商品組合 \((x, y)\) | A的效用水準 | B的效用水準 | C的效用水準 |
|---|---|---|---|
| \((x, y) = (1, 1)\) | \(U_1 = 1\) util | \(V_1 = 2\) util | \(W_1 = 1\) util |
| \((x, y) = (2, 2)\) | \(U_2 = 4\) util | \(V_2 = 8\) util | \(W_2 = 1/4\) util |
| \((x, y) = (3, 3)\) | \(U_3 = 9\) util | \(V_3 = 18\) util | \(W_3 = 1/9\) util |
單調遞增轉換函數
下列那些效用函數為效用函數 \(U(x, y) = xy\) 的單調遞增轉換函數?
- \(V(x, y) = 2xy\)
- \(W(x, y) = \frac{1}{xy}\)
- \(Z(x, y) = xy + 10\)
- \(A(x, y) = xy - 10\)
- \(B(x, y) = 10 - xy\)
- \(C(x, y) = x^2y^2\)
- \(D(x, y) = x^{\frac{1}{2}}y^{\frac{1}{2}}\)
- \(E(x, y) = \ln(xy)\)
- \(F(x, y) = x^3y^3\)
- \(H(x, y) = \ln x + \ln y\)
| 與原效用函數比較 | 單調遞增轉換 | 單調遞減轉換 |
|---|---|---|
| 效用函數 | 不同 | 不同 |
| 邊際效用函數 | 不同 | 不同 |
| 邊際替代率函數 | 相同 | 相同 |
| 無異曲線的形狀 | 相同 | 相同 |
| 偏好方向 | 相同 | 相反 |
齊序函數
若效用函數 \(U = U(x, y)\) 為一階齊次函數,則效用函數透過單調遞增轉換所構成的效用函數版稱為齊序函數 (homothetic function)。
當效用函數 \(U = U(x, y)\) 具有一階齊次的數的特性時,則表示下式會成立: $$ \lambda U = U(\lambda x, \lambda y) $$
令 \(\lambda = \frac{1}{x}\),可得 \(\frac{U}{x} = U\left(1, \frac{y}{x}\right)\),或可整理為 \(U = x \cdot u\left(\frac{y}{x}\right)\),則我們可計算出
故可得 \(MRS_{xy} = \frac{MU_x}{MU_y} = \frac{u\left(\frac{y}{x}\right) \cdot \frac{y}{x} \cdot u^{\prime}\left(\frac{y}{x}\right)}{u^{\prime}\left(\frac{y}{x}\right)} = f\left(\frac{y}{x}\right)\),此顯示效用函數具有一階齊次的特性時,在相同射線下的不同無異曲線,其 \(MRS_{xy}\) 數值會相同的特性。
求算單調遞增轉換之齊序效用函數 \(V = F(U) = F[U(x, y)]\) 的 \(MRS_{xy}\) 函數,則
我們會發現其 \(MRS_{xy}\) 與原效用函數相同,故亦表示齊序效用函數亦具有在相同射線下的不同無異曲線,其 \(MRS_{xy}\) 數值會相同的特性。
各類效用函數
在現實生活中,不同消費者面對商品選擇時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偏好模式:有些人認為咖啡與茶完全可以互相替代,有些人則堅持左腳穿左鞋、右腳穿右鞋的固定搭配。 看似個人化的消費習慣,實際上反映了深層的偏好結構差異。經濟學透過構建不同類型的效用函數來精確刻畫這些偏好特徵,每一種效用函數都是理解特定消費行為的數學工具,為消費者理論提供了豐富的分析框架,並奠定後續消費者選擇之理論基礎。
飽和效用函數
當消費者對 \(x\) 與 \(y\) 兩商品的消費組合為 \((x_0, y_0)\) 時的效用達到極大。
-
當任一商品消費數量小於 \(x_0\) 或 \(y_0\) 時,商品均為喜好品,表示此時若增加任一商品的消費數量皆會增加效用。
-
當任一商品消費數量大於 \(x_0\) 或 \(y_0\) 時,商品均為厭惡品,表示此時若增加任一商品的消費數量皆會減少效用。
此時稱 \((x_0, y_0)\) 為極樂點 (bliss point) 或是飽和點 (satiation point),效用函數表示為: $$ U(x, y) = c - a(x - x_{0})^{2} - b(y - y_{0})^{2}, \quad a, b, c \in \mathbb{R}^{+} $$ 效用函數圖形如下圖所示:
完全替代型效用函數
描述完全替代 (perfect substitutes) 型之偏好的效用函數可以用下式表達: $$ U(x, y) = ax + by $$ 其中 \(a\)、\(b\) 為大於零的常數。假設效用水準不變,且固定為常數 \(c\),則
- 當 \(x = 0\) 時,\(y = \frac{c}{b}\)
- 當 \(y = 0\) 時,\(y = \frac{c}{a}\)
由圖可以看出,完全替代型效用函數為一直線,故又稱為線性 (linear) 效用函數。經過簡單計算後,可得完全替代型效用函數之邊際替代率為 $$ MRS_{xy} = \dfrac{a}{b} $$ 邊際替代率為常數,不符合邊際替代率遞減法則。注意到以下效用函數均為效用函數 \(U(x, y) = ax + by\) 之單調遞增轉換函數,可自行驗證。
- \(V(x, y) = \sqrt{ax + by}\)
- \(W(x, y) = ax + by - k\)
- \(Z(x, y) = a^{2}x^{2} + 2abxy + b^{2}y^{2}\)
完全互補型效用函數
若消費者偏好特殊,喜歡依特定比例搭配 \(x\) 與 \(y\) 商品,則稱其偏好為完全互補型 (perfect complement)。以數學式表達如下: $$ U(x, y) = \min{ax, by} $$ 上式效用函數中的 \(a\)、\(b\) 為正的常數,其中 \(\min\) 的意義為選取括號中兩數較小者為效用值。例如商品組合 \((10, 10)\)、\((10, 11)\) 與 \((11, 10)\) 皆帶給消費者同樣為 10 util 的效用水準。或者換句話說,當 \(x = 10\) 且 \(y \geq 10\) 或 \(y = 10\) 且 \(x \geq 10\) 時,無論另一項商品數量為何,均不影響效用值。
如下圖所示,此種消費偏好型態必須滿足 \(x\) 與 \(y\) 兩商品為特定數量比例消費,超過的部分如圖中所示之垂直或水平線段,不會再增加消費者的效用水準。此外,拗折點 (kinky point) 必出現在 \(ax = by\) 或是 \(\frac{y}{x} = \frac{a}{b}\) 之射線上。
注意到此種偏好型態之邊際替代率不存在,原因在於拗折點的切線斜率可以為任意數值,或由數學觀點而言,拗折點「不可微分」。
以下效用函數均為效用函數 \(U(x, y) = \min\{ax, by\}\) 之單調遞增轉換函數:
-
\(V(x, y) = k \cdot \min\{ax, by\}\)
-
\(W(x, y) = k \cdot \min\{x, \frac{b}{a}y\}\)
-
\(Z(x, y) = \ln \min\{ax, by\}\)
Cobb-Douglas 效用函數
Cobb-Douglas 效用函數為經濟學中最常見的效用函數之一,其具有良好的特性。利用數學函數表達 Cobb-Douglas 效用函數圖形如下圖所示: $$ U(x, y) = Ax^{\alpha}y^{\beta} $$ 其中 \(A\)、\(\alpha\) 與 \(\beta\) 均為正的常數,\(A\) 稱為效用因子 (utility factor)。經過簡單的計算,可以得到 Cobb-Douglas 效用函數的邊際替代率為 $$ MRS_{xy} = \dfrac{\alpha}{\beta}\cdot \dfrac{y}{x} $$ 根據 Cobb-Douglas 效用函數之邊際替代率可得以下特性:
邊際效用可為遞增、固定或遞減
由兩商品的邊際效用與效用函數對該商品之二次微分: $$ \begin{aligned} U_{x} &= \alpha A x^{\alpha - 1}y^{\beta}, U_{xx} = \alpha (\alpha - 1) x^{\alpha - 2}y^{\beta}\\ U_{y} &= \beta A x^{\alpha}y^{\beta - 1}, U_{yy} = \beta (\beta - 1) x^{\alpha}y^{\beta - 2} \end{aligned} $$ 可得以下情況:
- 當 \(\alpha > 1\) (\(\beta > 1\)) 時,則 \(U_{xx} > 0\) (\(U_{yy} > 0\)),隱含邊際效用遞增。
- 當 \(\alpha = 1\) (\(\beta = 1\)) 時,則 \(U_{xx} = 0\) (\(U_{yy} = 0\)),隱含邊際效用固定。
- 當 \(\alpha < 1\) (\(\beta < 1\)) 時,則 \(U_{xx} < 0\) (\(U_{yy} < 0\)),隱含邊際效用遞減。
無異曲線凸向原點2
以 \(x\) 商品為例,將邊際替代率對 \(x\) 進行微分後,可得 $$ \begin{aligned} \dfrac{dMRS_{xy}}{dx} &= \dfrac{\alpha}{\beta} \cdot \dfrac{\dfrac{dy}{dx}\cdot x - y}{x^2}\\ &= \dfrac{\alpha}{\beta} \cdot \dfrac{- \dfrac{\alpha}{\beta}\dfrac{y}{x}\cdot x - y}{x^2}\\ &= - \dfrac{\alpha}{\beta} \cdot \dfrac{\left(1 + \dfrac{\alpha}{\beta}\right)y}{x^2} < 0 \end{aligned} $$
即可知無異曲線凸向原點。
無論 \(x\) 商品與 \(y\) 商品的邊際效用呈現遞增、固定或遞減,邊際替代率皆會
以下效用函數均為效用函數 \(U(x, y) = Ax^{\alpha}y^{\beta}\) 之單調遞增轉換函數:
-
\(V(x, y) = x^{\frac{\alpha}{\alpha + \beta}} \cdot x^{\frac{\beta}{\alpha + \beta}}\)
-
\(W(x, y) = \ln(x^{\alpha}y^{\beta})\)
-
\(Z(x, y) = \alpha \ln x + \beta \ln y\)
準線性效用函數
準線性效用函數 (quasi-linear utility function) 可以表達如下: $$ U(x, y) = f(x) + y \quad \text{或} \quad U(x, y) = x + f(y) $$ 以前者說明,其中 \(f^{\prime} > 0\) 且 \(f^{\prime\prime} < 0\)。一般常見形式有:
-
\(U(x, y) = \ln x + y\)
-
\(U(x, y) = \sqrt{x} + y\)
準線性效用函數的邊際替代率為 \(f^{\prime}\) 之值,因此有以下特性:
無異曲線凸向原點
由邊際替代率以及二階微分可得證,請自行證明。
邊際替代率僅受一項商品數量影響
已知準線性效用函數之邊際替代率如下: $$ MRS_{xy} = f^{\prime}(x) $$ 顯示僅受到 \(x\) 商品數量的影響,不受 \(y\) 商品數量影響。因此當 \(x\) 商品數量固定時,所有無異曲線的邊際替代率均相同,如下圖所示:
固定替代彈性效用函數
固定替代彈性效用函數 (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utility function, CES utility function) 是暨 Cobb-Douglas 效用函數,另一個常見的效用函數形式,其效用函數形如:
上式中的 \(A > 0\),\(\delta \in [0, 1]\),\(-1 < \rho \neq 0\),其中 \(A\) 為效用因子 (與 Cobb-Douglas 效用函數的相同),\(\delta\) 為分配因子 (distribution parameter),\(\rho\) 則是替代因子 (substitution parameter)。由上式可求算出 \(x\) 與 \(y\) 兩商品的邊際效用為:
因此由邊際效用可求算固定替代彈性效用函數之邊際替代率為
固定替代彈性效用函數的一項特性是,當替代因子 \(\rho\) 大小不同時,會轉變成前述已知的效用函數形式。
\(\rho \to -1\)
當 \(\rho \to -1\) 時,CES 效用函數轉變為完全替代型效用函數或稱線性效用函數。
\(\rho \to 0\)
當 \(\rho \to 0\) 時,CES 效用函數轉變為 Cobb-Douglas 效用函數。令:
則原效用函數可寫為 \(U(x, y) = A \cdot e^{f(\rho)}\),當 \(\rho \to 0\) 時:
由於分子分母均趨於 0,使用 L'Hôpital 法則:
因此:
此即為 Cobb-Douglas 效用函數,表示兩商品具有單位替代彈性。
\(\rho \to \infty\)
當 \(\rho \to \infty\) 時,CES 效用函數轉變為完全互補型效用函數。當 \(\rho \to \infty\) 時,考慮 \(x^{-\rho}\) 和 \(y^{-\rho}\) 的行為:
不失一般性 (without loss of generality, WLOG),假設 \(x < y\),則當 \(\rho \to \infty\) 時,\(x^{-\rho} \to \infty\) 且 \(y^{-\rho} \to 0\)。因為 \(x^{-\rho}\) 項會主導整個括號內的表達式,所以:
類似地,若 \(y < x\),則極限為 \(y\)。因此,當 \(\rho \to \infty\) 時:
此即為 Leontief 效用函數,表示兩商品為完全互補品,消費者總是以固定比例消費兩商品。
Stone-Geary 效用函數
Stone-Geary 效用函數 的函數型態為 $$ U(x, y) = (x - x_0)^{\alpha} (y - y_0)^{\beta} $$ 式中的 \((x_0, y_0)\) 可視為消費者維持基本生活的消費商品組合,且消費者對於 \(x\) 或 \(y\) 商品的消費數量必須超過基本水準方能獲得正效用。經過計算,可得 Stone-Geary 效用函數的邊際替代率為 $$ MRS_{xy} = \dfrac{\alpha}{\beta} \cdot \dfrac{y - y_{0}}{x - x_{0}} $$
Stone-Geary 效用函數之圖形如下所示:
-
任兩條無異曲線不可相交,是同一人且在同一時期的無異曲線不可相交。但是針對不同人之間的無異曲線,或同一人但不同時期的無異曲線則可以相交。 ↩
-
在證明邊際替代率是否遞減時,必須將其中一項商品視為另一項商品的函數,而不能將其視為常數。原因是:當某一商品的數量發生變動時,整體商品組合也隨之改變;若錯誤地將另一商品視為常數,則無法正確反映邊際替代率隨商品組合變動而調整的特性。因此下述證明是錯誤的,請牢記於心: $$ \dfrac{dMRS_{xy}}{dx} = \dfrac{\alpha}{\beta} \cdot \dfrac{0 \cdot x - y}{x^2} = - \dfrac{\alpha}{\beta} \cdot \dfrac{y}{x^2} < 0 $$ ↩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