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微分
想像你是一位投資顧問,客戶詢問:「如果股市上漲5%,同時利率下降1%,我的投資組合價值會如何變化?」這個問題涉及多個變數同時變動對結果的綜合影響——也就是全微分 (total differential) 所刻畫的「一小步變動會讓函數值改變多少」。全微分提供了線性近似的語言,讓我們在多變數環境下做敏感度分析與比較靜態。
全微分的定義與矩陣表示
全微分
設 \(f:\mathbb{R}^n\to\mathbb{R}\) 在點 \(\mathbf{x}=(x_1,\dots,x_n)\) 可微,對於小變化 \(dx_1,\dots,dx_n\),有
其中 \(\nabla f(\mathbf{x})=\left(\frac{\partial f}{\partial x_1},\dots,\frac{\partial f}{\partial x_n}\right)^\top\), \(d\mathbf{x}=(dx_1,\dots,dx_n)^\top\)。忽略高於一次的小量,\(df\) 給出 \(f\) 在 \(\mathbf{x}\) 附近的線性近似。
若各自變數又都依賴某外生變數 \(t\),以全導數 (total derivative) 表示為
經濟詮釋:線性近似與邊際貢獻分解
在需求 \(Q=Q(p,M,p_y,\dots)\) 的例子裡,
每一項都是「邊際效果 \(\times\) 該變數的小變化」,可用來做影響來源分解 (哪個外生變動貢獻較大) 。
對數微分與彈性分解
將上式改寫為比例變動的線性近似 (對數全微分) :
其中 \(\varepsilon_i\) 即 \(f\) 對 \(x_i\) 的彈性。在實務上,這常用來解釋「多少%的 \(x_i\) 變動帶來多少%的 \(f\) 變動」。
經濟學中的基本應用
- 需求敏感度:\(dQ \approx Q_p dp + Q_M dM\),量化「價格調整」與「所得變動」對數量的即時影響。
- 成本敏感度:總成本 \(C(\mathbf{w},Q)\) 滿足 \(dC \approx \sum_i C_{w_i} dw_i + C_Q dQ\)。在最適成本下,Shephard's lemma 告訴我們 \(C_{w_i}=x_i^*(\mathbf{w},Q)\) (條件要素需求) ,於是 $$ dC \approx \sum_i x_i^*\,dw_i + MC\,dQ. $$
- 利潤敏感度:\(\pi(p,\mathbf{w})=\max_Q {pQ-C(\mathbf{w},Q)}\) 的最適值函數對參數的敏感度,將在「包絡定理」段落精確給出。
多變數鏈式法則 (Composite / Nested Models)
很多經濟模型是巢狀的:\(y = f\big(g(x,z),\, h(x,z)\big)\)。令 \(u = g(x,z)\)、\(v = h(x,z)\),則
其中 \(f_u \equiv \dfrac{\partial f}{\partial u}\)、\(g_x \equiv \dfrac{\partial g}{\partial x}\) 等。
矩陣寫法為 $$ dy \;=\; \nabla f(u,v)^\top \begin{bmatrix} du\\ dv \end{bmatrix}, \qquad \begin{bmatrix} du\\ dv \end{bmatrix} \;=\; J_{(g,h)} \begin{bmatrix} dx\\ dz \end{bmatrix}, $$
故有 $$ dy \;=\; \nabla f(u,v)^\top\, J_{(g,h)}\, d\begin{bmatrix}x\\ z\end{bmatrix}. $$
隱函數定理與比較靜態
當經濟關係以方程 \(F(x,y)=0\) 給定 (例如市場均衡、最適條件) ,且 \(F_y \neq 0\),則存在函數 \(y=\phi(x)\) 使得
隱函數定理的一階比較靜態
更一般地,對參數向量 \(\boldsymbol{\theta}\) 有 \(F(\mathbf{x},\boldsymbol{\theta})=\mathbf{0}\),若 \(J_{\mathbf{x}}F\) 可逆,則比較靜態 (small-change sensitivity) 為
壟斷者最適產量
一階條件 \(F(Q,p)\equiv MR(Q,p)-MC(Q)=0\), $$ \frac{dQ^*}{dp} = -\,\frac{F_p}{F_Q} = -\,\frac{\partial MR/\partial p}{\partial MR/\partial Q \;-\; \partial MC/\partial Q}. $$
包絡定理 (Envelope Theorem)
當我們關心最適值函數對參數的變化率,而非最適解本身如何變動,包絡定理提供了極其有效的捷徑。
無約束情形
令 $$ V(\theta) \;=\; \max_{x}\; f(x,\theta), $$ 最適解 \(x^*(\theta)\) 滿足 \(f_x(x^*,\theta)=0\)。若規則性條件成立,則
包絡定理 (無約束)
也就是說,不需要追蹤 \(x^*(\theta)\) 的變動,只要在最適點把 \(x\) 當常數、直接對 \(\theta\) 偏微分。
壟斷利潤對價格參數的敏感度
\(\pi^*(p)=\max_Q \{\,pQ-C(Q)\,\}\),則:
有約束情形
令 $$ V(\theta) \;=\; \max_{x}\; f(x,\theta)\ \text{s.t.}\ g(x,\theta)=0, $$ 拉氏量 \(\mathcal{L}=f(x,\theta)+\lambda\,g(x,\theta)\)。在最適 \((x^*,\lambda^*)\) 下,
包絡定理 (等式約束)
成本函數與要素價格
的包絡定理給出
二階全微分與曲率
更精細的近似可以加入二階項: $$ df \;\approx\; \nabla f^\top d\mathbf{x} \;+\; \tfrac{1}{2}\, d\mathbf{x}^\top H_f\, d\mathbf{x}, $$ 其中 \(H_f\) 為 Hessian 矩陣;這與前述凹凸性判斷緊密相關,常用於二階比較靜態或福利變化二階近似。
全微分與彈性分解 (需求敏感度)
某商品需求 \(Q(p,M)=A\,M^{\eta}\,p^{-\varepsilon}\),其中 \(A>0\)、\(\eta,\varepsilon>0\)。
- 推導 \(dQ\) 的全微分表示式。
- 以對數微分形式寫出 \(d\ln Q\),並解釋兩個彈性 \(\eta,\varepsilon\) 的經濟意義。
- 令 \(A=1,\ \eta=0.6,\ \varepsilon=1.2\);若 \(dp/p=+5\%\)、\(dM/M=+4\%\),用線性近似預測 \(dQ/Q\)。
- 設 \(p=10,\ M=100\),計算上題中的 \(dQ\) 數值近似。
隱函數定理與比較靜態 (均衡)
市場由需求 \(Q^d=60-2p+\alpha M\)、供給 \(Q^s=-10+3p\) 決定均衡 \(F(p,M)\equiv Q^d-Q^s=0\)。
- 寫出 \(F(p,M)=0\) 並求 \(\displaystyle \frac{\partial p^*}{\partial M}\)。
- 解釋 \(\alpha>0\) 時,所得上升對均衡價格的影響方向。
- 令 \(\alpha=0.2\),在 \(M=100\) 的附近估算 \(dM=+5\) 對 \(p^*\) 的近似變動。
包絡定理 (利潤敏感度)
壟斷者面對線性需求 \(p=a-bQ\)、成本 \(C(Q)=F+cQ+\tfrac{1}{2}\gamma Q^2\)。定義最適利潤 $$ \pi^*(a)=\max_Q \big[(a-bQ)Q - C(Q)\big]. $$
- 用一階條件求最適 \(Q^*(a)\)。
- 用包絡定理求 \(\dfrac{d\pi^*}{da}\) 並詮釋其意義。
- 比較直接對最適利潤函數微分 vs. 先代回 \(Q^*(a)\) 再微分的難易差異。